香港藝術史興起與發展的脈絡, 與其所處的特殊時空緊密相關。空間上, 背靠中國大陸, 倨首交通要道珠江口岸, 向外則鄰接南海、聯通世界, 佔盡優勢。亦是因此地利, 十九世紀初期英國佔據香港島, 之後更將其逐步發展為英國海外領土百餘年, 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成為特別行政區, 造就一段不尋常的歷史。中英政府不同的管治政策, 歷史上兩國在香港問題上的角力, 都曾對香港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 使得香港藝術史研究與中國內地以及世界格局都有著深入且微妙的關聯。
香港第一個提供藝術史研究的學科由香港中文大學創立。中大的建立, 打破英國的海外領土只允許一所高等學院存在的慣例, 使用英語之外的中文授課, 以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為要旨, 奠定了香港藝術史研究以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為核心的初調。學科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 如今懷抱倚靠內地、面向世界的文化姿態, 日漸強調本土身份及文化認同, 展開一段新的探索。因此, 本文將以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為例, 結合本地其他高校及文博藝術機構進行剖析, 系統介紹香港藝術史研究由學科草創到步向成熟的主要歷程, 籍此理解香港本土藝術史研究的獨特傳統與優勢, 以及在此基礎上所發展出的多元面向和豐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