닫기
216.73.216.214
216.73.216.214
close menu
KCI 등재
儒唐代"知內侍省事"考論
유준형
국제중국학연구 14권 121-143(23pages)
UCI I410-ECN-0102-2012-910-002883798

就唐代宦官政治問題而言, 玄宗朝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時期。唐初以來逐漸成長的宦官集團, 到玄宗朝, 不僅在宦官人數方面得到擴大, 還在政治影響力呈現出了空前的發展。如此情況使得宦官制度面臨著改變制度的需求, 宦官群體愈大其需求也愈大。這種情況引致了內侍省制度的發生一些變化。其中, 玄宗朝``知內侍省事``的出現可說是重要一事。知內侍省事設置以來發展唐末, 但缺乏相關史料記載, 學界尙未給予足구的關注。知內侍省事設置後發揮了兩種作用。首先是表示高級宦官兼職兼官的作用, 這與知內侍省事所顯的差遣形式有密切關係。령一個是官職地位上的分階作用, 也就是說表示同階宦官中的不同地位。高力士始帶知內侍省事時, 掌管內侍省的事務, 同時還擔任右監門衛將軍, 兼任兩個職務。知內侍省事高力士可以掌管多種職任, 與專門任職於內侍省的宦官相比, 他的活動更爲活躍。這直接影響到知內侍省事宦官握有機會做出功勳, 從而知內侍省事宦官獲得更大的皇帝信任以及厚待。在這種情況下, 四品同階的多名宦官內侍當中知內侍省事宦官自然占有不同地位。由此, 知內侍省事的第二個作用可以呈現。內侍監天寶十三載設於內侍省後, 作爲內侍省長官, 發展到唐末。不過, 玄宗朝以來的知內侍省事宦官全不是內侍監, 沒有一名宦官身爲內侍監而帶任知內侍省事。從此看, 知內侍省事不再是內侍或內侍監等內侍省內最高宦官的職銜。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知內侍省事的第二個作用變爲淡化。不過, 與此同時, 還形成了唐中後期具有三品以上官職的宦官才能帶上的現象。由此可見, 知內侍省事保留了表示特定地位的部分作用。從知內侍省事宦官擔任的其他官職情況看, 除了三品以上的將軍、大將軍官銜之外, 代宗以後的知內侍省事基本上都成爲左右神策護軍中尉或樞密使等宦官群體中最有權力的宦官。這些情況表明, 知內侍省事與內侍省官職之間的掛구關係逐漸解體, 知內侍省 146 國際中國學硏究 第14輯事脫離內侍省制內官職發展而實現了自身發展。在這種情況下, 通過各種官職(使職)的擔任而獲得權力的宦官帶上知內侍省事後, 雖然他的內侍省官職幷不是內侍省內最高的, 但他已擁有一定地位, 可以不太注重內侍省內官職如何, 而更加追求使職或其他實職官銜的升遷。中晩唐宦官頻繁擔任使職的情況正好推動了知內侍省事如此發展。所謂的內諸司使以及各方面的使職是唐後期宦官集團擴大勢力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 可說知內侍省事爲權宦掌握內侍省所管的職務權力以外的權力提供了方便。換句而言, 知內侍省事宦官以知內侍省事作爲發展媒介, 不拘유於內侍省官職的升遷變動, 可以擔任其他內侍省職務範圍外的使職。령外, 唐後期知內侍省事雖然沒有內侍省官制的實際職任, 但形式上仍然可以表示內侍省內的編制性質, 這有助於宦官勢力的統合和發展。

[자료제공 : 네이버학술정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