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爲元曲四大家之一、散曲和雜劇的代表作家, 同時又長于塡詞, 有≪天뢰集≫傳世. 淸末王國維在≪宋元戱曲史≫中說: 「元代曲家, 自明以來, 稱關馬鄭白. 然以其年代及造詣論之, 寧稱關白馬鄭爲妥也.」 由此可知他的散曲歷來爲人稱道, 而且他在元曲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及其影響如何. 白樸的雜劇世人硏究較多, 詞的硏究, 這幾年也逐漸被人重視, 發表的論著也日益增多, 唯有散曲只有흔少的、零星的硏究文章. 據隋樹森所編≪全元散曲≫, 白樸的散曲共有四十一首(小令三十七首、套數四首), 其中六首小令疑不是他之作. 白樸的散曲, 按題材和思想內容, 大體上可以分爲四種類型, 卽嘆世、自然風景、男女戀情、藝人情態與技藝. 其中表現自然風景和男女戀情的作品在白樸的散曲中占相當的比重. 綜觀白樸散曲的內容, 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第一、嘆世之作流露出了與世無爭, 隨遇而安, 期于適意的思想情緖. 第二、自然風景之作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對生活的熱愛, 有靜有動、寓情于景. 第三、男女戀情之作生動的寫出了戀念的情狀和心情, 文字非常通俗, 情調非常輕송, 可謂雅而不俗、樂而不淫之作. 第四、藝人情態與技藝之作細緻而又饒有神韻, 風格淸俊, 文字爽利. 但是白樸散曲所表現的內容比其詞相對狹窄, 這與詞和散曲的體裁、傳統文風有着密切的關係. 白樸的散曲多格幷存, 淸麗之作頗多, 也不乏豪放之作. 而由于其中不少攬入了詞境, 使得其曲的主導傾向是雅化(詩詞化). 白樸出身名門仕宦之家, 身受儒家傳統的敎育, 所以他以傳統文學的言語形式對散曲的俚語加以某種改造, 給以通俗爲特徵的散曲輸入了雅化的因素. 因而可以說, 白樸將詩詞中的用典和融化前人詩意的方法運用于散曲, 帶來了其散曲雅化的主導傾向, 將散曲拉入了詩詞化的軌道. 白樸對現實生活中的是是非非、矛盾紛爭, 都采取袖手傍觀、聽之任之的態度, 而寧愿在吟詩讀書中消磨歲月, 卽使過着淸貧的生活, 也感到風流自在. 他在嘆世之作表出了這種「玩世滑稽、詩酒優遊」的處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