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儒學之道德心槪念的形成過程. 儒學的道德心槪念的歷史來源爲(1)德觀念有關係. 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起於周初, 主要的契機, 是在王權的轉移上. 周人用武力把殷人打敗, 奪得天下的統治權, 殷人不服, 周人爲了確保自己的政權, 必須想出一套理由來, 於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王者受命於天的觀念. 但是天是唯一的, 天爲何獨命於周王而不命於殷王? 於是引發出兩個重要的觀念. 一是天命靡常, 一是天僅授命於有德者. 因此成立了德觀念. (2)周人革掉了殷人的政權以後, 他們有了憂患意識. 這種憂患意識是人類精神開始直接對事物發生責任的表現, 也卽是精神上開始有了人的自覺的表現. 因此亦成立了德觀念. 周文在周朝時完備, 所以孔子說"郁郁乎文哉, 吾從周", 可是周文發展到春秋時代就出問題了, 所謂周文疲弊. 孔子的思想出現是爲了對付這個問題. 孔子以仁來對付了這個問題. 人做人而不仁, 那制禮作樂亦沒有什用. 禮樂要有眞實的意義, 要有價値, 非有眞生命不可, 眞生命就在這個仁. 所以仁這個觀念提出來, 就使禮樂眞實化, 使有生命, 有客觀的有效性. 孟子承接孔子的仁. 仁是一切德性之所從出. 孟子卽由此仁心之全而說人之性, 人之所以爲人之理. 這樣說性, 意義最大的, 便是孟子直接表達道德意識. 孔子論語中未曾有心字. 心的槪念是首先有孟子創出的. 孟子對人的道德心, 分四方面卽四端去了解. 孟子這樣就建立了道德心槪念.